中国与中亚合作模式成为有效多边合作典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治互信深厚:中国与中亚国家始终相互尊重、彼此信赖,已同中亚五国实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和双边层面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覆盖。在国际事务中,双方在联合国等多边机制内密切协调合作,共同捍卫多边主义,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促进了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2. 经济合作共赢:中国同中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果丰硕,双方发挥互补优势、深化战略对接。例如,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光伏电站、奇姆肯特炼油厂现代化改造工程等项目落地;在塔吉克斯坦,杜尚别热电厂等项目为当地发展提供动力。中吉乌铁路项目也在推进中,建成后将极大促进三国互联互通,带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此外,贸易数据增长显著,199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之初,双方贸易额仅为4.6亿美元,到2024年已增至948亿美元,短短三十余年间增长超200倍。3. 安全合作紧密:中国与中亚五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双方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并积极践行。从联手打击“三股势力”和跨国有组织犯罪、贩毒,到反对外部干涉和策动“颜色革命”,安全合作不断深化。双方借助双边和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共同落实全球安全倡议,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贡献力量。4. 人文交流丰富:中国同中亚国家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人文合作成为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鲁班工坊提供人才支撑,多所孔子学院落地,友好省州市结对众多,中哈互免签证协定生效便利人员往来,双方在旅游、文化、考古和体育等领域交流频繁,厚植了世代友好的民意基础。5. 机制建设完善:2023年,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中国成功举行,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正式成立,加强了对双方关系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2025年,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阿斯塔纳举行,六国形成了兼顾地区及双多边、有鲜明特色的外交模式。峰会持续举办且采取轮流主办的形式,充分彰显平等交往与合作的理念。中国与中亚国家秉持“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交往理念,走出了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新路,为多边合作提供了成功范例,有力推动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