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演出市场的火爆,“退票难、卖假票”等演出票务纠纷频发,法院通过一系列判决来维护消费者权益,规范演出票务市场。相关案例如下:方某诉某票务平台服务合同纠纷案:方某在某票务平台购买两张演唱会门票,购票页面显示48小时内可无条件退票,且同一购票人、账户仅一次退票权益,退票后再次购买则不能退票。方某一张票退票成功,另一张被拒,平台仅退还80%票款。方某诉至法院,法院认为平台退票规则属格式条款,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对格式条款有争议应按通常理解解释,有多种解释时应作出不利于提供方的解释,最终判决平台退还剩余20%票款。小婷诉赵轩信息网络买卖合同纠纷案:小婷通过支付宝与赵轩签订合同,购买两张周杰伦演唱会门票,支付5400元。演唱会当天,门票被确认为假票。小婷将赵轩诉至海口市龙华区人民法院,法院认为赵轩出售假票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判决其退还购票款5400元,并赔偿小婷母亲机票及演唱会当日住宿费等损失共计1671元。王女士等人诉M演艺公司案:王女士等三人通过售票平台购买了某歌星演唱会不同档次门票,开场后发现观看视线被舞台承重柱遮挡,向主办方投诉要求全额退款遭拒,遂起诉至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法院认为,主办方未提前告知视线遮挡情况,构成瑕疵履行,但不构成欺诈。最终根据主办方瑕疵履行对消费者造成的影响程度,确定了梯度退款比例,分别退还王女士等人420元、650元、910元票款。吉先生诉某科技公司案:吉先生购买2023风筝音乐节门票,平台原约定邮寄门票,后在销售页面发布“现场取票”的温馨提示,吉先生未收到票。平台以吉先生已同意不支持退换条款为由拒绝返还票款。法院认为被告存在违约行为,页面“温馨提示”系单方面更改合同约定,对原告不生效,判决被告退还吉先生158元并支付资金占用利息。徐女士诉某票务公司案:徐女士通过电商平台在某票务专营店购买三张演唱会门票,支付7140元。演唱会当日,持票人刷身份证无法入场。票务公司虽承诺退款并赔偿机票钱,但徐女士认为其构成消费欺诈诉至法院。法院认定票务公司存在欺诈行为,判决其退还门票价款7140元,并在抵扣已赔付机票价款3140元基础上,支付三倍价款赔偿金共计18280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