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可转债逐渐成为信息技术企业并购支付的优选项。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自2024年9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以来,已有14家A股公司将发行可转债纳入并购工具箱,其中有8家来自信息技术领域。可转债成为信息技术企业并购支付优选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缓解短期现金流压力:信息技术产业具有“高投入、长周期、重研发”的运营模式,对资金需求较大。与一次性现金支付相比,可转债“分期支付+弹性兑付”的特点,可使收购方避免在交易初期集中支出大额现金,转而通过定期付息将支付压力分散至多个期间,有力保障企业研发和运营所需的流动资金。保持股权结构稳定:对于信息技术企业来说,创始团队的稳定和控制权的连续至关重要。可转债在转股前不会立即稀释现有股权结构,与增发股份相比,能有效降低因并购导致股权骤然稀释所带来的治理风险,为长期技术投入与团队稳定提供制度保障。实现长期利益绑定:可转债的“利益共享”机制,能够将交易双方从单纯的买卖关系转化为长期利益共同体。对被收购方而言,其收益与收购方未来股价表现相绑定,若整合顺利、技术协同效应显现,转股后可实现更高回报,这有利于激励核心团队留下来继续发挥作用,降低关键技术流失的风险。对收购方而言,可通过可转债实现更平稳的整合过渡,获得被收购团队的深度配合,从而提高技术整合的成功率和效率。应对行业波动风险:信息技术行业技术迭代迅速、市场波动较大,可转债“债性+股性”的双重属性,为交易双方提供了有效的风险缓冲。从债性来看,它为被收购方提供了本金和利息的“保底”保障,减轻了科技创业团队对并购交易的后顾之忧。从股性来看,则为收购方保留了未来技术协同和价值爆发通过股价上涨来实现的可能性,无需额外支付现金对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