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生物募资改道背后的财务真相主要涉及项目进展缓慢、盈利能力下滑、应收账款高企以及现金流紧张等因素,具体如下:项目进度与资金闲置矛盾:2022年莱茵生物定增募资9.68亿元,其中7.3亿元投向“甜叶菊专业提取工厂”项目,2.38亿元用于“莱茵天然健康产品研究院”建设。但截至2025年6月底,甜叶菊工厂项目累计投入5.66亿元,进度77%,虽主体工程2024年底完成转固,但尚未进入生产季,无产量、无销量。研究院项目仅投入7800万元,进度33%。而在项目推进缓慢的同时,公司多次将闲置募资用于临时补充流动资金,最高达5.94亿元,占募资总额六成以上,这显示项目对资金的即时需求并不迫切,与定增时“急需资金推进项目”的说法矛盾。盈利能力下滑:2025年上半年,莱茵生物实现营业收入8.37亿元,同比增长15.37%,但归母净利润仅3811万元,同比大幅下降41.2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更是跌至3369万元,降幅扩大至48.45%。毛利率降至23.57%,同比下降5.03个百分点;净利率仅为5.22%,同比下降4.15个百分点。盈利下滑的原因包括行业内价格竞争激烈,部分企业采取“以价换量”策略冲击市场价格体系,以及公司内部折旧摊销成本增加等。应收账款高企:截至2025年6月末,莱茵生物应收账款高达7.22亿元,同比增幅达125.43%,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的比值达到86.24%。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去年同期的107.9天大幅拉长至175.7天,几乎翻倍,大量资金被客户占用,暴露出公司在销售背后的现金流风险。现金流紧张:2022年三季度,莱茵生物账面货币资金为9.94亿元,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为6.46亿元,资金状况尚可。但到了2024年四季度,账面货币资金只有1.65亿元,而一年内有息负债总额达到8.23亿元,资金缺口扩大到6.58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仅2.43亿元,短期有息负债合计8.67亿元,资金缺口明显,这使得公司不得不将募资改道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以缓解偿债压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