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众多中国汽车品牌纷纷在印尼布局发展,通过建厂投产、本地化运营等方式逐渐落地生根,具体情况如下:车企落地建厂情况: 上汽通用五菱:2015年落地西爪哇省,2017年建成投产,已形成年产15万辆的整车制造能力。2024年投资建设电池pack组装线,同步建成核心供应商园区。2022年投产的五菱AirEV成为印尼本土首款量产的电动车型。2025年5月23日,上汽通用五菱全球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印尼下线,神炼电池也于同年在印尼生产线投产。 赛力斯:2018年全面启动运营小康印尼,这是赛力斯首个海外基地,生产超级微卡、SUV等车型。 广汽集团:2025年,其位于印尼雅加达的智慧工厂正式竣工投产,首款量产车型AION V下线。该工厂年产能将从2万辆逐步扩展至5万辆,产品以纯电为核心,逐步导入插混、油混等车型。 小鹏汽车:与Handal印尼汽车公司(HIM)达成合作,采用全散件组装(CKD)方式生产汽车。2025年7月,小鹏X9右舵版将在印尼投产,由HIM负责组装。 创维汽车:2025年6月上旬,通过印尼嘉润集团旗下子公司Polytron代工的方式,实现了本土化生产,旗下Skyworth K车型以全新身份——Polytron G3下线。 比亚迪:其印尼工厂正处于建设阶段,计划于2025年底前建厂投产,规划产能15万辆,并将与印尼镍矿企业合作建设电池材料基地,预计2026年实现磷酸铁锂电池本土化生产。市场销售表现:中国汽车品牌凭借电动汽车在印尼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24年印尼汽车市场整体销量下滑,但电动汽车销量却同比大幅增长150%,超过4.3万辆,其中五菱品牌已累计售出超过4万辆电动汽车。在2024年11月印尼新车销量中,比亚迪以2842辆的成绩位列第六,占比3.8%,奇瑞销量为863辆,同比大涨310%。本地化生态构建: 广汽集团:发布了“印尼行动”计划,围绕产品、渠道、服务等六大维度,构建可持续、本地化、系统化的运营闭环。推出“GACARE”本地化服务体系,提供三电终身质保与超长整车质保,还联合当地头部出行平台,打造定制车型与新能源车队。 上汽通用五菱:在印尼累计投资超10亿美元,直接带动当地就业超3000人,间接辐射就业超1万人。2025年5月,上汽与印尼穆罕穆迪亚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印尼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针对教育医疗场景开发新能源无人物流车等定制化产品。发展机遇: 市场潜力大: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的汽车消费国,2024年汽车销量虽同比下滑,但仍以86.6万辆稳居东南亚最大汽车市场,且电动汽车市场增长迅速,为中国汽车品牌提供了广阔空间。 政策支持:印尼政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制定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供税收优惠以及购买补贴等政策,刺激汽车投资和消费。 资源丰富:印尼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镍、钴等,有利于发展电动汽车产业,吸引了众多中国汽车品牌及电池厂商投资建厂,构建本地化供应链。面临挑战:当地消费者对日系品牌忠诚度较高,税收政策、贸易壁垒以及补贴政策的调整等,可能影响企业成本和市场策略。同时,印尼消费者更青睐实用型、高性价比车型,且对车辆耐用性和售后服务要求较高,而当地整体充电设施覆盖率较低,也制约着中国车企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