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联合体3.16亿元底价摘得成都郫都区两宗优质宅地
房地产市场低温运行之际,万科一日之内在成都、徐州两地底价斩获三宗地块,以审慎姿态维持土储储备。
10月22日,成都土地市场成功出让两宗位于郫都区犀浦街道的涉宅用地,两宗地块位置相邻,最终均由万科与成都润弘投资组成的联合体以3.16亿元总价底价竞得。
同一日,万科还在徐州以2.13亿元底价摘得一宗住宅用地。这意味着万科仅在一天之内就以合计约5.3亿元在两大二线城市锁定了三宗地块。
01 交易详情
此次成都成交的两宗地块均位于郫都区犀浦街道,总占地面积约4.63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6.94万平方米。
PD2025-13地块为住宅兼商服用地,总用地面积34231.59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51347.38平方米。
该地块商业服务业计容建筑面积不小于该项目计入容积率总建筑面积的6%且不大于10%,容积率1.5。
该地块起始楼面价4550元/平方米,起始价2.34亿元,最终由成都弘万瑞博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万科&成都润弘投资)以底价竞得。
PD2025-14地块为纯住宅用地,总用地面积12017.38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8026.07平方米。
同样容积率1.5,起始楼面价4570元/平方米,起始价0.82亿元,也由同一主体以底价收入囊中。
02 拿地主体
工商信息显示,这两宗地块的拿地主体为成都弘万瑞博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该公司由万科旗下成都万合众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成都市润弘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持股,股权比例分别为51%和49%。
这种合作模式体现了万科当前“联合开发、分摊风险”的投资策略。
通过与本地企业合作,万科既能发挥品牌优势,又避免了单方面投入的资金压力。
03 地块价值
这两宗地块位于犀浦街道核心生活圈,周边配套较为成熟。
3公里范围内覆盖成都石室蜀都犀方路小学锦城校区、郫都区白马实验学校、红光街道卫生院及和润生活广场等教育、医疗、商业设施。
景观资源方面,附近有火山岩黑洞石、思贤广场等十余处公园景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两宗地块南侧约1.2公里处,万科已布局了蜀都万科·锦上杨华项目。
该项目自今年入市后在当地反响不俗,价格层面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为万科在该区域的继续深耕奠定了基础。
04 战略意图
万科近期拿地策略明显遵循 “量入为出、聚焦核心” 的原则。
2024年,万科累计获取新项目13个,总规划计容建筑面积137.0万平方米,权益地价总额约55.6亿元,拿地力度显著收缩。
据万科2025年8月的分析师会议透露,当前公司严控增量项目标准,聚焦客户基础好、市场支撑力强的区域,同时积极推动存量土地资源转化与结构优化。
从实际操作来看,下半年以来,万科在成都、大连、哈尔滨、银川、苏州、太原、徐州等8个城市共拿地11宗,累计拿地金额约33亿元。
05 市场趋势
万科在成都的底价拿地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当前土地市场结构性分化的体现。
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TOP100房企拿地总额达7278亿元,同比增长36.7%。
但这种增长主要来源于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的集中成交。
从城市维度看,前三季度宅地出让金前20城市占全国总金额的61%,占比同比提升约10个百分点。
除南通、扬州外,其余均为核心一二线城市。
政府通过调低容积率、减少商业配比等方式优化地块条件,有效提升了土地市场价值。
当前土地市场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一方面,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多数三四线城市土地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期。
土地市场“马太效应”愈发显著。核心城市优质地块依然吸引房企激烈角逐,前三季度TOP100房企拿地总额同比增长36.7%。
而对万科这类行业龙头而言,通过底价获取优质地块,可借助品牌溢价与运营能力实现快速去化,改善现金流,为行业转型储备资源。
正如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所言,在房地产行业仍处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万科此举释放出积极信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