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通过技术输出、市场拓展、产业链协同等多种方式与世界紧密“链接”,在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同时,也促进了各国经济合作与共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市场拓展“链接”全球需求: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迅速,2025年上半年出口量达106万辆,同比增长75.2%,成为全球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供应国。中亚地区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市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对新能源汽车需求旺盛,比亚迪、宇通等企业在当地销量可观,并建立了销售和服务网络。东南亚市场同样潜力巨大,随着当地经济发展和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印尼、泰国等国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重点布局区域,中国品牌在当地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产业链协同“链通”东南亚: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正从“产品输出”转向“产业链协同出海”。在第三届链博会上,展示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上的深度合作。比亚迪、吉利、长城等车企积极布局东南亚,通过在当地建厂,实现了冲压、涂装、焊接和总装等全流程生产,如比亚迪泰国工厂、长城汽车马来西亚KD工厂等。同时,中国企业还将产业链配套、人才培养、高效管理等全产业链输出,助力东南亚汽车产业升级,共同打造合作共赢的产业新生态。技术合作推动全球创新: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机、智能网联等核心技术领域已基本实现全球领跑,正从技术跟随者蜕变为价值输出者与规则参与者。在第三届链博会上,力拓公司展示了从铁、铝等原材料到新能源汽车白车身的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中国企业德赛西威的智能座舱域控平台覆盖大众、丰田等国际品牌,华为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百度Apollo系统等已具备国际竞争力。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合作,小鹏还在链博会上展出全球首款L3级算力的AI汽车G7,展现了中国智能汽车技术的实力。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ISO、3GPP等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中国技术方案走向世界。应对贸易挑战加强国际合作: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影响力日益增强,但也遭遇了个别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如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反补贴税。面对此类挑战,中国通过与相关国家进行专业磋商,寻求解决方案,同时国内厂商也在加快技术创新、产业布局和品牌建设,加强海外本地化生产步伐,提升品牌国际认知度和美誉度。未来,随着中外车企不断加强国际化合作,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更重要作用,促进全球汽车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和技术创新协同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