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惠快车”频现司机拒载,主要是因为订单价格低、平台抽成高,司机盈利困难,同时平台规则也对司机接单有一定限制,具体如下:订单价格过低:“特惠快车”订单价格通常为普通实时订单的6-9折,是平台根据里程、时长及起终点供需等因素综合生成的固定价格。对于司机来说,扣除平台抽成、车辆燃油或电费成本后利润微薄,尤其是在高温天气下,持续开启空调会进一步增加运营成本,导致可能亏本,所以司机不愿接单。堵车风险自担:“特惠快车”主打“堵车不加价”,这意味着一旦平台预估的路况与现实不符,出现堵车等情况,中间增加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损失都要司机自行承担,而司机对此风险无法预知和控制,这也是他们拒载的原因之一。平台抽成较高:据网约车合规调查,在滴滴、高德等平台,特惠订单的抽成比例普遍在25%-30%之间,且账单模糊不清,司机无从核对。这使得司机每公里收益较低,如每公里仅赚约1.3元至1.4元,难以覆盖成本,从而不愿承接此类订单。平台派单机制影响:部分平台开启特惠模式后,会给司机大量分配低价单,甚至将接了特惠单的司机标记为“廉价劳动力”,后续继续派更多低价单。司机若拒接几次,就可能被降权,影响后续接单,所以他们有时不得不接单,但也会通过一些方式如“暗号拒载”来尽量避免承接过多亏本订单。避免差评投诉:有的司机会在接单前与乘客协商加点钱,若乘客同意,司机便接单,但部分乘客会在下车后投诉司机,导致司机遭受处罚。为避免此类情况,司机也会选择拒载“特惠快车”订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