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标签迎来数字化变革,电子标签试点明年启动
今后购买化妆品,只需手机扫码即可查看全面信息,传统标签内容冗杂、字号过小的烦恼有望解决。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布《关于开展化妆品电子标签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自2026年2月1日起,在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重庆市开展化妆品电子标签试点工作,试点期为三年。
这也意味着,未来消费者通过智能手机扫描产品二维码,即可获取化妆品的中文标签信息。
海南离岛免税化妆品电子标签试点工作可按照本通知要求执行。这意味着海南在2024年9月开始的离岛免税化妆品电子标签试点经验将推广到更多地区。
01 试点政策背景
国家药监局在通知中明确指出,此项试点旨在进一步优化化妆品标签管理工作,满足消费者知情权和适老化需求,服务企业生产经营便利化,助力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化妆品电子标签是指通过一定的电子化存储机制存储的化妆品中文标签相关内容,以及通过信息化系统生成的相应二维码。
电子标签应当具备便捷识读功能,能够被消费者使用智能手机安装的常用通讯或支付软件以扫码方式直接识读,获取产品中文标签信息。
02 电子标签的双面性
消费者权益保障
对于消费者而言,电子标签带来了多重便利:
信息获取更便捷:扫码即可查看完整的化妆品信息,不受包装大小限制。
适老化改进:上海市药监局化妆品监督管理处副处长金鑫指出,试点包含普通化妆品、特殊化妆品以及牙膏全品类,可在最大范围内服务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知情权保障:浙江省药监局化妆品监督管理处负责人斯曼青表示,扫码即可获取产品备案信息,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特别是鼓励电子标签设置文字放大、语音播报等功能,对视力不佳的老年消费者非常友好。
企业成本降低
对企业来说,电子标签意味着显著的降本增效:
资生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药事部部长葛飞表示,试点工作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还顺应了化妆品行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上海欧莱雅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法规部总监蔡宁提供具体数据:在海南,该公司有195个批件的免税产品使用了电子标签,因纸质标签字数变少、尺寸减小,仅半年就节省了约60万元的成本,标签制作和粘贴用时减少30%。
03 监管与实施框架
电子标签系统建设
根据《通知》要求,化妆品电子标签试点工作应当符合《化妆品电子标签试点工作要求》的规定,并按照《化妆品电子标签数据集》《化妆品电子标签二维码技术规范》要求建设化妆品电子标签系统。
电子标签系统的建设是试点工作的核心内容,《化妆品电子标签试点工作要求》给出了多种选择:电子标签系统可由试点企业自行建设、第三方技术机构建设或者由省级药品监管部门组织建设,具体方式由省级药品监管部门自行确定。
内容标注规范
《化妆品电子标签试点工作要求》对化妆品实物标签与电子标签的标注内容进行了科学、明确的划分。
以电子标签方式标注产品中文标签的化妆品,除电子标签二维码外,应当在产品销售包装可视面使用规范汉字至少标注产品中文名称和特殊化妆品注册证书编号,注册人、备案人名称,净含量,使用期限等内容。
04 各地筹备情况
随着试点启动日期临近,各地已开始积极筹备:
浙江省:计划初步遴选3家企业作为首批试点单位。浙江省药监局将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跟踪、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技术、法规等问题。
上海市:经初步排摸,仅浦东新区就已有近10家企业表达了参与意愿,其中部分企业已开展相关筹备工作。
海南省:将依据《通知》,让企业灵活选择监管部门赋码、企业自行赋码和第三方赋码等多种赋码渠道,提升电子标签赋码效率。
资生堂中国已开始推进自建系统的相关筹备工作,希望能在上海试点工作启动后第一时间参与。
而欧莱雅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实现所有海南离岛免税零售单品的电子标签应用。
随着2026年2月试点开始,消费者购买化妆品只需扫码即可了解产品全貌,纸质标签上密密麻麻的小字可能将成为历史。
企业也在摩拳擦掌准备参与试点,资生堂中国已开始推进自建系统的相关筹备工作,希望能在上海试点工作启动后第一时间参与。
这项试点不仅方便消费者,更代表着化妆品行业向数字化、绿色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