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袁湾水库正式下闸蓄水,淮河防洪再添“安全阀”
潢河上游,光山县境,一道“巨龙”横亘山河,55亿元投资、2.43亿立方米库容的袁湾水库正式落下闸门,淮河流域防洪格局为之改变。
10月30日上午10时,随着导流洞闸门缓缓落下,河南省“十四五”时期启动的首个国家级重大水利工程——袁湾水库正式下闸蓄水。这一时刻标志着袁湾水库开始发挥防洪减灾效益,淮河上游防洪工程治理翻开崭新一页。
作为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之一,袁湾水库总投资55.16亿元,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供水、灌溉,兼顾发电、改善生态等综合功能的大(2)型水库。
01 工程脉络:四年建设,从蓝图到现实
袁湾水库自2022年3月正式开工,历经近四年的建设,终于实现了下闸蓄水的重要里程碑。
2022年10月13日,工程成功实现截流,全面转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
2025年3月31日,工程建设再传捷报——土坝主坝提前45天填筑至设计高程,大坝顺利封顶,为下闸蓄水奠定了坚实基础。
水库坐落于信阳市光山县泼陂河镇与晏河乡交界处的淮河支流潢河上。
这座横亘在光山县潢河上游的“巨龙”,总库容达2.43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480平方公里。
02 防洪重器:淮河安澜的关键一环
“袁湾水库是淮河上游防洪工程体系的关键一环,”袁湾水库工程建设方负责人表示。
水库建成后,可与淮河上游现有大型水库及规划工程联合运用,使淮河干流王家坝以上圩区的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
这一提升意味着将淮河干流淮滨站20年一遇设计流量控制在7000立方米每秒以内,显著提升淮河流域防洪保安能力。
袁湾水库的防洪库容为1.21亿立方米,能有效控制480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
03 综合效益:多赢格局,惠泽百万民众
除了防洪这一首要功能,袁湾水库还将每年提供城乡供水和农业灌溉用水6780万立方米。
这一供水能力将解决近百万城乡居民安全饮水问题,灌溉农田11.6万亩。
此外,水库电站总装机容量960千瓦,年平均发电274万度,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清洁能源。
袁湾水库还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维护流域生态安全。
04 工程创新:科技赋能智慧水利
袁湾水库建设过程中,同步运用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搭建高保真三维数字孪生场景,实现了实体工程与虚拟场景实时交互、深度融合。
工程采用温控防裂等技术,实现了混凝土坝零裂缝的目标。
土坝段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碾压系统,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也保证了大坝的安全坚固。
工程的鱼道建设创新采用多出口集中布置与S形槽身段结合的新结构,解决鱼类洄游难题,维护流域生态安全。
05 建设模式:特许经营的开创性尝试
袁湾水库工程采用特许经营BOOT模式实施,是河南省大型水库运营管理模式的首次创新。
这一模式意味着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建设、拥有、运营,并在特许经营期限45年后移交。
其中建设期4年,运营期41年,是省内大型公益类水库投资模式及运维企业化管理模式的首次创新。
06 移民安置:以人为本的全面保障
袁湾水库工程共征地22171.95亩,搬迁安置人口2754户11465人,生产安置人口8133人。
探索实施“党建+”工作模式,把党建融入移民征迁工作全过程,充分尊重移民意见,维护移民群众利益。
优化整合5个集中安置区,与中草药种植和初加工基地、康养基地、全域旅游等相结合,为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奠定基础。
袁湾水库从开工建设到如期下闸,各级各部门和参建各方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确保了工程顺利推进。随着闸门落下,淮河上游的防洪体系已然重塑。
未来,当洪水来袭时,这座水库将与出山店等水库联合调度,牢牢锁住汹涌的洪峰,守护下游万千百姓。
|
|